您当前位置:品牌装修设计 >> 热点

打造人才“强磁场”抢占“智”高点广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书写人才队伍建

发布时间 2024-09-13 19:29 -- 来源 金羊网 阅读量:11958   
【导读】“18岁,站在世赛的舞台上,代表中国比拼技能,我可以吗?”在法国里昂,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这场技能比拼的国际“盛宴”拉开帷幕。参加商品展示技术项目比赛的广东选手姚妮君自己也想不到,入学时许下的小梦想会这么快就实现。 站在赛场,面对各国技能...

“18岁,站在世赛的舞台上,代表中国比拼技能,我可以吗?”在法国里昂,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这场技能比拼的国际“盛宴”拉开帷幕。参加商品展示技术项目比赛的广东选手姚妮君自己也想不到,入学时许下的小梦想会这么快就实现。

站在赛场,面对各国技能好手,姚妮君紧了紧拳头,露出坚定的表情说:“加油,我可以!”

当地时间9月10日晚,继巴黎奥运会、残奥会后,又一世界级大赛——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举行。来自69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名选手将展开“巅峰对决”,比赛精彩程度堪比奥运。

这届世赛是我国参赛选手人数、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共派出68名选手参加全部6大类59个项目的比赛,其中广东27名选手为国出征,参加其中23个项目的比赛,参赛项目数量和选手人数均居全国第一。

人才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

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从珠江畔的“小蛮腰”到“全球最大高铁站”,从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到全球最大江海移动船坞,背后都凝结着人才的心血和汗水。

在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广东,人才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视人才为珍宝。”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近年来,广东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各方面人才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充分释放了人才红利。

生产车间里,技能人才熟练操作自动化设备,把钨钢圆棒打磨成“比头发丝还细”的钻针;实验室内,高校学生们大胆设想并尝试,开发出具有超百种形态的智能全息变胞机器人;研究所里,科学家们心无旁骛地专心研究,勇闯神经科学“无人区”……

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下,广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制造业当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百千万工程”、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等重大部署,在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上主动作为、主动服务。

打造人才“强磁场”,抢占“智”高点。截至今年5月,广东专业技术人才972万人,居全国前列;研发人员队伍135万人,居全国首位。截至目前技能人才总量达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人,居全国前列。

厚培新质生产力技能力量

技能人才总量达2019万人

为制造业当家锻造一支“技能粤军”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人才培养与技能发展的强大引擎。广东以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为“风向标”,一批批技能人才以技立身,通过学习技能点亮精彩人生。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

近年来,广东走出了一条富有广东特色、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之路,从探索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再到赋能科技创新,落地一系列惠民实招,有力撬动“世赛杠杆”。

2023年10月,《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聚集高地。

广东以世赛为引领,国赛为龙头,省赛为主体,行业企业、院校及地市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多级赛事“练兵场”,将世赛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育过程,推动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闯出一条富有广东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广东技能人才培养的背后,是广东制造业和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创新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率先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厚植技能人才发展沃土,让“小工匠”在“大时代”散发光彩,技能强国、技能报国。

在广东,技能人才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打破“天花板”

将行业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选出来

“首席技师”是我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架构中的金字塔尖,代表着活跃在生产、科研和技术攻关一线的技能类领军人才。近年来,我国试点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日前,广东省2024年第一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选工作已完成,全省新增特级技师68名、首席技师5名。截至目前,广东已累计评聘特级技师302名、首席技师24名。

“以前我们到‘高级技师’就‘断档’了,现在有了‘新八级工’制度,让我们看到了提升的空间,在技术攻关和技能突破上更有干劲了。” 柯高是广东茂化建集团有限公司的“电焊明星”,经过36年焊花飞溅的磨砺,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实力,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南粤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今年7月,他又成为所在企业中登顶“首席技师”的第一人。

今年7月1日,《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是全国首份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将“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岗位,破除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受限、社会认同度低等壁垒。

匠心聚,百业兴。“新八级工”不仅能享受更高的待遇,更代表着工匠精神和当工人的荣光。首席技师的评聘,拓展了高技能人才上升空间,激发了技能人才创新创造动力,增强了企业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内驱力。

广东采取多部门协作的形式确保政策落地。今年7月12日,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广东省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明确将省级主管部门认定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纳入高技能领军人才范围,要求加大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工作力度,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在生产科研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业绩贡献突出的行业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出来。

人才链对接产业链

打通人才进入新兴产业“最后一公里”

梳着时髦的三七分棕色发型,笑容爽朗,这是佛山市技师学院20级机电一体化机械方向的刘宽。不久前他成为广东佛山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首批学生学徒制培训班的一员。

身为一名“00后”,到工厂前,刘宽难免有些忐忑,“担心是在封闭的车间,日复一日做着流水线工作,既辛苦,又枯燥乏味。”

而当刘宽走进中海万泰的数字化智能工厂时,眼前的一切却颠覆了他的固有印象,只见加工的零件由电动搬运车、行车装置搬运,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订单、产品轨迹、设备状态等全流程把控,生产制造作业效率与产品质量均得以有效提高。“需要搬抬的,都由机械干,真正实现技术岗‘自由’。”刘宽笑着说。

“我们每一个学徒都有一位企业师傅,由师傅带领我们进行学习和适应岗位。”刘宽表示,自己对于未来的一年充满期待,“我很喜欢这里,希望能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留下来工作。”

近年来,随着广东高质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催生了大量新职业新岗位。广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岗位+培养”学徒就业新形式。

龙头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三方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训,共同评价,共同激励,共同管理。此举不仅解决企业用人之困,同时还破解了院校学生就业之困、青年学技能之困,打通了青年进入新兴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广东已对接产业链遴选建设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共吸引3170家生态企业、432家院校参与,涵盖华为、腾讯、比亚迪、TCL、大族激光等一批头部企业。“入链”企业累计提供学徒岗位超10万个,进一步打通青年进入新兴产业就业“最后一公里”。

赋能产业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建设人才队伍

千工好招,一匠难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端研发人才,同样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中坚力量,让企业及科研院所尝到了“甜头”。

赖孔春是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电气工程师,今年27岁的他,已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好技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2020年,赖孔春入职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凭借着卓越的技术技能和勤奋进取的学习态度,成为部门中流砥柱,作为电气工程师参与到公司负责的几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

在季华实验室内,工作了三年的谭家辉已成为实验室内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作为独当一面的“小组长”,他与科研人员通力配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作为技能人才,他凭借娴熟的技能,成功将镜子的精度做到10纳米。

广东“技能小将”们凭着一流的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实现从就业向高质量就业的华丽转身。

随着技能人才加入高端装备领域不同研发方向的科研团队,与国内外顶尖科研人才共事,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做好高端装备研发,特别是保障样机试制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支精密加工检测方面的国内一流人才队伍。”季华实验室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胡金萍告诉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产业升级,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难点与痛点就是高端装备制造比较薄弱。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行业集群业务拓展经理周君介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蓬勃兴起,不仅促进了技术革新与融合应用,更孕育出一系列新兴职业岗位,这些新兴技能人才群体成为支撑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关键力量。”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动能

在站博士后超1.3万人

博士后人才 “蓄水池”渐广渐深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博士后人才是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生力军。“楼下创新、楼上创业”是博士后宁德的生活写照。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2020年刚入站的他创办了派镀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地点和实验室在同一幢大楼。

“博士后在站期间,我获得了多方宝贵的支持,通过将商业机会和自我技术积累相结合,帮助自身实现人生价值。”宁德说。

“东南西北中,发展到广东。”广东坚持以创新之光引领博士后工作发展之路。2017年12月,广东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博士和博士后青年引进、培养机制等方面改革创新。

2018年至2020年,广东新增博士后数量均居全国首位,2020年单年度增量率先突破4000人。

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的张振,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张振说:“广东的人才政策,让海外博士和博士后深切感受到引才的诚意。从科研支持到生活保障,政策全面细致,极大地激发了博士后群体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在广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业集聚高端人才的阵地,更是企业连接人才、高校、科研机构的桥梁纽带。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通过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培养和聚集海内外博士、博士后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截至目前,广东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分站70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43家。广东省在站博士后超1.3万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超过4.6万人,约占全国1/7,居全国首位。

经费保障 柔性服务

广东多元投入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引得进,更要留得下、用得好。人才工作离不开投入——广东持续强化多元投入,规范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广东省级财政每年投入博士后资助超6亿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也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动态调整机制。身处产业一线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以高薪、股份等形式积极引才,极大增强了对优秀博士后的吸引力、凝聚力。

下放职权,让用人单位有更多“话事权”。广东建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有效破解事业单位引才留才难问题。出台系列职称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向300多个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在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广东高水平大学,针对设置哪些岗位、招什么人、职称怎么评、薪酬如何分配等关键事权,高校拥有更大自主权。

健全引才用才机制,广东推进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化,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近年来,“人才优粤卡”申领群体越来越广,持卡人可凭卡享受户籍办理、子女入学、社会保险、交通出行等14项服务,便捷办理停居留、出入境、工商登记等18类事项。

一系列人才激励保障机制陆续推出。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下放科研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建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广东科研人员拥有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人才流动更趋自由。乡村振兴、“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重点部署牵引带动各类人才下沉基层一线,在广阔天地成长成才。为破解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才引进难题,广东上线“百万农民线上免费培训工程”,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定,推动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激活基层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广东人才成绩单

广东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从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青年拔尖人才,人才梯队逐渐成形,人才“蓄水池”渐广渐深。

截至今年5月,广东专业技术人才972万人,居全国前列;研发人员队伍135万人,居全国首位。

截至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量达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人。

2023年广东新增两院院士13人,目前,全职在粤工作两院院士超150人。

截至2023年,广东已建成1267家博士后科研平台,其中包括177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4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4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目前广东在站博士后超1.3万人,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新闻 --------

每日推荐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合作 | RSS订阅

邮箱:jokeryouxiang@163.com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品牌装修设计 版权所有 未经品牌装修设计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COPYRIGHT © 200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