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荐
站在桃浦智创TOP产城综合体制高点向北远眺,两座百米高的“双子塔”在蓝天绿地映衬下格外瞩目。这座不远处的高楼,是宝山南大地区的“新地标”——临港南大数智中心。
这两个园区的关系有点“特殊”。虽同是全市五大老工业基地率先启动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却因一条沪嘉高速路相隔,分属两个行政区。不过,园区内在“基因”又有些相似:它们都是临港集团主导开发的项目。
最近,相处多年的邻居成了“一家人”。临港集团将其在普陀、宝山主导开发的3个项目:智创TOP产城综合体、数智南大、宝山城工科技绿洲正式合并实施一体化管理,组建成立总开发体量207万平方米的“西北片区”。从“分而治之”到“一体化开发”,对园区而言意味着什么?
数智南大开发现状
走好“第一步”
历史上,桃浦和南大地区都曾是老工业区。历经10余年艰苦治理,工业老厂房重新成为“一张白纸”。其中,临港集团在普陀开发的智创TOP产城综合体,在宝山开发的数智南大与城工科技绿洲等载体,分别是桃浦智创城、南大智慧城、宝山城工园转型升级的首发项目。产业转型升级,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重新走好第一步?
关于上述问题,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曾作出回答。他提出“主导产业”观点,认为应选择扩散效应最大的产业或产业群,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使其加速发展,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产业结构不可能做到“大而全”“多而精”。因此,发展产业园区,也要坚持把一两个具有优势的产业作为突破口,久久为功形成地区经济“支柱”,进而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形成“集群”,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壮大。
从地理位置上看,桃浦、南大地区南北毗邻,是市域成片开发、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东西向还有城工园向西延拓,中、外环线与沪嘉高速贯穿其中,在沪苏衔接的重要枢纽上左右逢源。其中,3个首发项目构成等腰三角布局,相互直线距离仅2到4公里,串联成科创孵化、科研实验、办公商业、酒店和人才公寓等齐备的全业态新兴产业阵容。
因此,为推动全市重点区域转型升级,临港集团决定成为“吃螃蟹”的人,将分散却又相互关联的园区统一管理,成立西北片区。这样,从产业规划之初,就能够有效避免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雷同、重复上马。
“通过成立西北片区,汇聚了3个园区的首发优势,握指成拳、连点成面,开拓北上海城市空间新格局。”临港集团工开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骞敏,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南大公司董事长,“西北片区将以高质量统筹区域联动为导向,推进园区开发、产业升级和规模效益产出加快落地。”
找到“相似基因”
从智创TOP、数智南大到城工科技绿洲,三个园区其实已具备“相似基因”——数字化、智慧化是西北片区蓝图中最早奠定的底色。智创TOP自主开发了AIPark集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园区整体智慧化应用,在西北片区的融合下,AIPark标准化体系正在向数智南大复制推广。
数智南大则把握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全要素数字化上有着更丰富的场景选择。在“双子楼”启用当天,美股上市公司、高性能算力芯片提供商捷瑞肯当即入驻,南大招商团队还陆续引入了捷瑞肯智能、仪电下属讯港科技、瀚泰智能等企业。
位于城工科技绿洲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其上海实验室于近期通过了国际WiFi联盟认证,是宝山区首家、上海第二家、全国第七家国际WiFi联盟认证实验室,可辐射长三角地区项目认证服务,加快绿色通信、智能化产业发展。
“基于智慧化建设的先发优势,西北片区汇聚三园合力,力争在更大范围做强园区数字化基建与数字化产业,打造高能级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何骞敏说,三个园区间通过政策、产业、科创、金融、人才、功能配套等服务联动,也更有利于龙头项目和链主企业导入,加快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如今,沿着祁连山路由南向北,既有智创TOP这样对标“浦江两岸标准”的超甲级写字楼,又有数智南大“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研发办公楼宇;向西沿着丰翔路来到城工科技绿洲,则多为“科创办公+研发中试”的独栋载体,备受智能制造等创新主体青睐。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数智南大作为市级特色产业园,紧抓数字经济产业导向、突出科创特色。园区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医疗、智慧交通”等重点产业,不仅先行于载体建设开展蓝图招商、培育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还搭建了体系化的政策服务体系,尤其在申报宝山区“先投后股”专项扶持、大张江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政策上,均有落地案例。
如今,数智南大迎来入驻热潮,多家企业密集签约,火热的产业氛围正加速形成。其中,形态如满弓待发、面积7万方的“科创之门”在2024年上半年建成后,更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合成生物、新能源等创新主体集聚,打造汇聚未来产业的“样板示范”园区。
目前,在这个年轻又新型的西北片区中,已累计入驻企业900余家,注册企业资本金总额超120亿元。其中汇集了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9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拥有各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520余项,科创属性已然凸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每日推荐
热门文章